2007年4月22日星期日

Encounter:邂逅

考完了物化。仍然是晕晕乎乎的:计算和推导都比较简单,但是填空题却傻了眼——一堆概念型的问题,都是似曾相识,但是无法精准简练地表述出来。

教室出离的宽阔,可以听见监考老师巡视脚步的回音,有一种空前的寂寥。墙上还贴着ICPC(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hosphorous Chemistry)的标志,尽管会议已经结束了:人一走,茶就凉,果然。天闷的不行,汗流个不停。还没过五一,学校是不肯开空调的。窗子全都打开,还是无济于事。几台吊扇有气无力的转着,只是制造着令人心烦的噪音。四月的下午,已经热得仿佛仲夏。

对着试卷冥想,无意识地转着手中的笔,不时地落在桌上,发出刺耳的啪的一声。有人转过头来,眼神带着责备,吐吐舌,拾起笔,不知不觉中,又转了起来。沉闷的教室,机械的重复着一系列无意义的小动作,很快就恍惚了,transition state, Eyring function, 可究竟什么是steric factor? Encounter, 某师习惯说“邂逅”而不用中文体系中常见的“遭遇”。怎么能用邂逅呢?如此美丽的一个词语,冠在激烈的分子碰撞上,那样的迅猛而又短暂的过程……可是似乎又不是,用冷激光似乎是可以让反应减速的。两个分子在几乎是无限的空间中相遇,碰撞,然后缔合成活性络合物,振动,变形,分解成产物……

邂逅,与什么邂逅呢?天越来越闷了,又要变天了吧。这样BT的燥热,毕竟还不属于这个季节。听说北方柳絮才刚开始飘飞,还是春天呢。春天要过去了,可是一次值得怀念的邂逅也没发生。说到底,有些事还是不能忘怀的。柚子,柚子的味道。是哪里传来的呢?湖边小路上,有人在卖草莓和枇杷。这是可以搭在一起卖的吗?他只是个商贩,谁知道他是从哪里购进的呢?从前老杨伯伯每年回仙游扫墓,总会给我带回一小筐的枇杷,于是四月中旬的十几天,我的拇指指甲都被枇杷汁水染黄了;夏天的荔枝和龙眼,有一年吃得太多上火了,然后就是腮腺炎,可是这和上火有关吗?中秋过后就是蜜柚了,这是温和的水果,不会有什么问题,只是吃起来太麻烦了,不能够偷吃……莆田真是个好地方,水果不断呢。可是有些年头没见着他了,他还好吗?也许该打个电话回家问问……

湖边的柳树似乎长出了一些毛毛虫状的花序了(叫柔荑花序吧?中学生物有学过的,但是记不清了),还没见过柳絮呢,不知道那几棵柳树能不能飘出絮来……

邂逅,不一定反应,因此需要引进概率因子。可是偶然邂逅的人儿,他们最终的结果,能够用方程表示并且计算吗?在量子层面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,可是宏观的人,在更宏观的世界中,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粒子,波粒二象性也适用吗?

很多人起立了,要交卷了!匆匆写下一些模棱两可的字眼,跟着起身离开。可是,邂逅,那个老师还将继续使用这个词,我们也继续等待不经意间发生却要改变一生的邂逅……

1 条评论:

Z 说...

枇杷,OTZ。。。
N多年没吃过了,狂想念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