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

闲人絮语

心烦意乱的矛盾了许久,终于想开了,解脱了。

确实,考研,更在意的只是考试而已,为了考试而考试,但是考完以后呢?还是浑浑噩噩的没有想法。我不认为自己有兴趣从事研究。只是为了学历似乎成本又太高了些。

某女的安慰乐观无比,但是想来她心里也是虚的,只是为着安慰比她更加茫然的我强作轻松吧。不管怎样,很感谢。

家人为我安排的出路,也许不算太好,但是至少是稳妥的,前景也不算太差,反正我的志向从来渺小,只要能够继续保持轻松的心态和相对闲散的生活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从前的popoo前辈,就是一台电脑一个相机,潇洒无比的四处晃荡,真的很羡慕。也许,生活本来就是极其简单的。

晚上有些不太舒服。可能是天气突然变凉,又没有休息好,感冒了吧。总觉得脚底虚浮,心中恍惚,身体好像完全找不到着力之处的那种飘飘忽忽的感觉。但是心情却没有从前的焦躁了。在图书馆坐着,周围的人都在死命地塞英语政治,我却捧着本高阳看得津津有味,前所未有的得意。

高阳的小说,向来是可以当历史来读的。他与信口开河的二月河之流不同,考证功夫做得极为认真。而且,文笔极典雅,那份雍容的古趣是大多历史小说家难以企及的。他们那辈世家出身的人物风流,如今是难以重见。但是作为小说来说,高阳的笔触设计过广,于是枝蔓芜杂,而且才力有限,难以再收回,看来常觉松散,淡化了小说本身的主线。可是,换个角度,完全可以当作是以小说为主线串起来的笔记,那些轶事趣闻风俗制度于是就栩栩如生地浮现出来。当然了,读高阳的小说,还是要有必要的积淀的,毕竟典故规章涉及极广,若是当小说读过也就算了,但是实在无聊之人,完全可以翻本职官志或者文官制度什么的,对照着,多少有些收获。开学前买的几本书,《清代文官制度》,《春帆楼下晚涛急》,《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》,甚至还有英文版的格列佛游记,好像都只是随意的翻了翻,是时候找出来细读了。

没有评论: